NEWS

最新消息

2018.02

12

【BBC NEWS】

 

 

點我看新聞

BBC中文記者劉子維

 

全台灣的寺廟數量比便利商店還多,甚至有工廠批量生產寺廟,不但可以在網上訂購,就算客戶遠在南海島嶼或新加坡,工廠都能「送廟到府」。工廠造廟有多快?

 

「台灣每一個村莊都有不只一間土地公廟……一年幾百間的訂單,做不快怎麼做得來?」現年80歲的林複凖一邊巡視工廠,一邊自豪地對BBC中文說,用機器量產廟宇的點子和產線設計,「全都是我自己想到的!」

 

根據台灣內政部統計,全台灣登記有案宗教建築(寺、廟、宮、堂)超過一萬五千座,平均每一萬人分配到6.5座寺廟,全台灣的寺廟數量比便利商店還多。如果算上未登記的社區小廟、家中神壇等,台灣寺廟的密度相當可觀。

 

走近林複凖的工廠,首先會經過一座由林複凖的公司建造的橋,橋上刻著工廠成立的日期。接著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有著華麗外牆裝飾的白色歐洲風格的別墅,這是林複凖和家人居住的地方,同時也是傳說藝品的辦公室。

 

辦公室的白板上滿滿的都是待辦事項,電話聲此起彼落,電話那頭的人似乎在問職員:「請問您貴姓?」職員回答:「叫我阿如就可以,因為我們這邊都姓林。」林複凖不但創業,更變成家族企業,他的子孫們台灣各地處理傳說藝品的業務。

 

林複凖指著環繞工廠和辦公室的雕花圍牆說:「這些都是我蓋的。」他從事營造業六十多年,十幾歲開始跟著師傅用傳統的方式四處建造廟宇,熟悉建築工法之後,他開始蓋商業化的住宅樓。二十多年前,他看凖商機,從蓋「給人住的房子」到「蓋給神明的房子」。

 

他創辦的「傳說藝品有限公司」是台灣唯一一座專門製造寺廟的工廠,銷售水泥制的金爐、廟宇、石獅等宗教產品,並提供運輸及現場組裝的一體化服務。

 

用機器建造廟宇是否對神明不敬?「廟是神明的一個家,重點不是廟的大小或是華麗程度,而是在於神有沒有靈顯,」嘉義城隍廟文化資產幹事李先生對BBC中文說。嘉義城隍廟始建於清朝,當時特地由福建請工匠前來建造,甚至為了造廟耗時,因而為工匠凖備長期住所。

 

林複凖自己也說他們只生產廟,沒有製作神明的「金身」,因為在他看來,「金身」和廟體還是有分別。神像的材質分很多種,但都要經過「開光儀式」才有法力成為「金身」,否則就只是一般的塑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