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Q

常見問題

2024.09

01

剪黏藝術-台灣廟宇裝飾的歷史與美學

 

剪黏又稱剪花,屬於華南民間塑造藝術之一,因應台灣寺廟/廟宇裝飾需要,由唐山傳入台灣並逐漸發展。

 

剪黏顧名思義先剪後黏,以鐵絲紮骨架,再以灰泥塑造雛形,最後使用瓷盤碗瓶,剪成需要的形狀再黏貼在塑好的形體上。

 

日治時期使用瓷盤碗瓶等材料進行製作,二戰後開始使用彩色玻璃片以及壓克力材料,1960年淋搪(淋上釉藥於陶胚)開始發展,其成品不易退色,遠觀時整體作品華麗多元,且能降低工時節省成本,因此使用至今。